國際油價整體呈現下行勢頭,目前在油價跌破45美元支撐位后,隨即將面臨42美元和40美元附近的支撐位。油價的大幅回落,讓國內化工品“壓力山大”。塑料、PP都展開了回調。當然,基本面的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產生了較大影響。現貨市場交投低迷,對期貨價格支撐減弱。
市場重新聚焦美聯儲利率決議,原油價格或繼續承壓
近期,全球市場的焦點從英國退歐、法國恐襲等事件中轉移,北京時間周四凌晨,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美聯儲FOMC的利率決定和政策聲明。雖然近期美國國內經濟和就業表現良好,但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在7月加息的概率依然很低。因此,投資者當前更應該關注的是美聯儲是否會釋放出后期加息節奏的暗示。
在此背景下,風險資產崛起,以美股為首的部分股指屢次刷新歷史新高,而日元和黃金等避險資產則一蹶不振。在大宗商品中,以原油為首的風險資產則出現了頗為明顯的高位回落跡象。今年2月以來,原油價格近乎翻番,從26美元一度觸及51.67美元。但6月初轉為弱勢,7月26號創下調整新低,高位回落接近20%。
在供給端不出現大規模斷供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后市原油價格可能觸及40美元,甚至可能回到35美元。資本導向的美國油企業也開始隨著油價的回升計劃復產。局部地區隨時可能復產,給油價的上行造成壓力。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 26 日發布的中國石油庫存數據顯示,6 月末中國原油庫存(不含儲備庫存) 環比增長 0.53%。美國石油學會數據顯示,截止7月2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82.7萬桶,但是備受市場關注的美國庫欣地區原油庫存增加140萬桶。中美庫存都處在高位,如果中國進口數量在未來幾個月衰減,勢必會給油價上行帶來阻力。
石化裝置集中檢修結束,供需決定后期價格走勢
二季度國內石化廠家紛紛開始停產檢修,行業也迎來了今年的集中檢修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7月份石化檢修已接近尾聲。據統計,7月份國內在建的石化裝置共有14條之多,設計蘭州石化/、燕山石化、上海賽科等8家石化企業。其中已經開車生產的裝置有5條,計劃在月底之前結束檢修的也有6條。這也意味著進入8月國內將只有3條生產裝置在檢修。這一檢修高峰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開工率的上升,此前國內石化裝置開工率基本維持在85%,而7月第三周開工率就快速上升至94%的高位。原本就供應過剩的格局下,高產出會對價格走勢產生比較大的壓力。PP方面,由于神華新疆MTO裝置推遲開車,后期聚合裝置開車順延,市場貨源供應量將弱于預期。
期貨震蕩下行打擊業者心態,商家對部分牌號產品小幅讓利促成交,受月末貨源趨緊的影響,讓利幅度有限。下游工廠按需采購為主,市場交投氛圍較為清淡。LLDPE主流價格,華北市場7042報8950-9450元/噸,華東市場7042報9100-9250元/噸,華南市場7042報9300-9450元/噸。PP華北市場拉絲主流價格在7750-7850元/噸,華東市場拉絲主流價格在8000-8250元/噸,華南市場拉絲主流價格在8050-8100元/噸。
下游來看,塑料下游行業除農膜與包裝開工小幅增加,其他行業開工基本穩定。農膜因棚膜開工啟動,加之原料價格本周頻頻下滑,部分逢低采購,開工積極性略有增加。包裝行業同樣受益于原料價格下滑,加之部分訂單尚可,開工負荷小幅上升。單絲、薄膜、中空行業開工穩定,而管材行業淡季效應仍在,而原料價格相對高位,行業開工繼續小幅下滑。PP下游工廠主動接貨意愿偏低,市場成交以低價貨源為主。工廠當前維持正常生產,成品庫存較前期有所增加,但后期的G20使得下游工廠停車,工廠對成品庫存積累的壓力不大。采購仍延續按需采購的方式拿貨。
后市展望
前期原油價格的漲勢積極的帶動了塑料價格的反彈,但目前來看國際原油價格反彈到50美元的年內高位也面臨巨大的壓力,雖然油價難再回落到30美元一下的地點,但出于歷史低值區間的油價會明顯壓制國內塑料市場的走向。
目前塑料、PP期貨價格處于沖高回落走勢。我們預計8月份,市場將進入一個調整期。石化挺價的松動,在金九銀十備貨高峰來臨之前,期貨價格或難有作為。但因為9月初杭州G20峰會要求轄區內企業執行限產減產措施,不排除市場借此進行第二輪炒作。操作上,建議投資者謹慎逢高沽空。PP不管是基本面,還是期貨價格表現均較強。在塑料旺季啟動之前,仍然可以進行買PP拋塑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