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建筑安全網屬于勞動防護用品,是建筑“三寶”(建筑工地防護用的建筑安全網,個人防護用的安全帽和安全帶)之一,其目的是在建筑工人失手(失足)或建筑材料、工具等物墜落時,被密目式安全立網攔在網內,落在平網上,從而減輕人員傷亡或物擊傷害的程度。
行業狀況
通過國家監督抽查,筆者走訪了全國大多數建筑安全網生產企業,也到許多城市建筑工地上進行了實地考察,從生產企業反映的情況和工地考察的情況看,許多建筑工地在用的密目式安全立網,尤其是中、上層的密目式安全立網質量低劣,有的廢舊且已破爛不堪,成了防塵網和遮羞布。
從國家組織的監督抽查情況看,密目式安全立網的合格率在八成以上,說明大部分有證生產企業對產品質量比較重視,企業質量管理也比較嚴格,密目式安全立網的質量基本有保證。而市場上經銷的密目式安全立網和工地上在用的密目式安全立網從外觀上看就很薄,價格也很低,質量明顯不過關。為何在用的與生產的密目網產品竟有如此大的差別,問題出在哪呢?
筆者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劣質網有銷售市場存在,導致生產和經銷企業為追逐高額利潤而滿足市場需要;政府監管部門無論在生產源頭、經營流通渠道、建筑施工工地都沒有監管到位,致使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建筑施工企業安全防護意識差,為降低建筑成本,不顧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在建筑工地的低層使用正規企業生產的質量較好的密目網產品,以應付有關部門的安全檢查,而在中、上層則大量使用價格很便宜質量低劣的密目網。
二是無證產品利用價格低的優勢用業務員到工地進行推銷,他們往往也打上合格證,使用過期的生產許可證號,或者冒用他人的許可證復印件及相關手續,真正出了問題,想找到責任人都很困難。
三是許多生產企業以銷定產,以價定質,而不問用戶的使用用途。有些生產企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生產兩種乃至多種質量差異大的產品,有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網,以滿足正規市場需要;有不阻燃的網,有再生原料網等,以較差的產品質量和低廉的價格迎合部分建筑商的需要。價格也是五花八門,就密目網的成本而言,所用的高密度聚乙烯原料價格現達到2.3萬元/t,加上阻燃劑,生產用的水、電、人工費用等,每張網成本至少在60元以上,而市場上大部分網只賣20~30元,還有10多元的網。
有些企業將好的產品打上合格證,以應付各級質檢、安監和建委部門的檢查,而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則在產品堆上用筆寫上次品或處理品的小牌子,產品標簽上仍打有合格證,致使有關部門抽檢、換證檢驗時的合格率很高,而市場上在用的建筑安全網質量較差。
四是少數企業打政策的“擦邊球”,鉆標準的空子,以防塵網、防護網的名義,利用回收料生產或者在規格上超出國家標準的范圍,撇開密目式建筑安全網的國家標準的要求,甚至到當地的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成企業標準,為自身的產品披上合法的外衣。這種行為非常可惡,其危害也是很大的。
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致使生產企業的產品與市場在用的密目式建筑安全網在產品質量上形成二張皮,抽查結果與市場在用品質量現狀出現較大的反差。
對癥下藥
鑒于上述情況,筆者建議,一是加大對無證企業的清查和處理的力度,加強有證企業的監管。企業競爭的關鍵是要有平等的競爭環境和條件,各地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加大巡查力度,堅決打擊無證生產企業。
二是生產者作為建筑安全網的第一道關口,要有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建筑安全網的安全性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
三是使用單位要把好關,手續不全的產品,質量沒保證的產品絕對不能進入工地使用。
四是相關責任單位要齊抓共管,國家生產許可證管理部門在生產許可證審批發放時,對無主要生產設備和檢驗設備的企業不予發證;對生產場所變更應及時給予通報,杜絕居無定所的流竄經營現象;工商管理部門應加大對無證生產企業和地下黑工廠的查處力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管理部門應加大施工工地的監督覆蓋面和建筑工地在用建筑安全網的質量監督力度。